1、為了省事,轉引二手文獻,沒有經過核對,作者自己也沒有瀏覽過;也沒有考慮到引用是否恰當、準確。
2、只引自己的論文。這是自負又無知的表現,說明作者的研究課題沒有引起同行的關注,不屬于熱點課題、前沿課題;也是作者對當前該領域各相關學科的進展不了解的表現,起碼有很長時間,沒有進行文獻資料或學術期刊的查閱了。對于這類論文,國內編輯部的態度還是比較寬容的,就是退請作者作補充,因為出現這類現象的作者有些還是學術界資深的研究員;國外這類現象很少見,遇上了自然是作退稿處理。
3、閱讀的是中文文獻,引用的卻是外文文獻。以D.Marr的《Vision》一書為例,該書由于創立了視覺的計算理論,而在國際上久負盛名,國內很及時翻譯出版了中文本,成為從事生物視覺,計算機圖像處理,機器人視覺研究的必讀之書。遺憾的是,不少作者在中文期刊論文中卻引了該書的英文原著。實際情況是,英國原著在全國沒有幾本,就是中國科學院圖書館也沒有,那么許多讀者是從哪里得到原版著作閱讀呢,中文版是幾位專家歷經千辛萬苦完成的一本語言流暢、表達準確、可讀性很高的譯著,當你從中學得了有用的知識后,為什么只引用英文原著,而不引用中文譯著呢?
4、引用文獻中近三年之內的比例少。這或許和國內外文期刊少,國內讀者獲得外文期有較大時間滯后有關。不過隨著Internet的發展,這種情況會有所改善。
網友留言(0條)